Skip to content

【indieHacker】产品定价这事我算是想明白了

Posted on:March 14, 2025 at 04:15 AM

失眠了,但是把独立开发产品的定价策略这件事想明白了。

很多人对这个分歧很大,上次我在reddit发了个帖子说“不应该提供免费试用”被喷得很惨。

核心喷点是“你不给我试用,我怎么知道有没有用,值不值得付费?”

其实这个问题有点强行因果的意思了.

因为完全可以用demo演示来让用户知道有没有用。

所以试用 —> 付费并非是必要条件。。

用户付费的唯一必要条件就是你的产品为他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为他赚钱/为他解决问题…

按照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来看,我把产品用户归为三大类:

第一类:早期种子用户。他们对新事物乐于接受、喜欢尝鲜;不管你的新产品有没有解决他的问题、为他创造价值,他都可能会去试用,所以很有可能他并非你产品的精准目标客户,因此,种子用户需要筛选。

第二类:需要引导的目标客户。这部分人对于新事物没有那么快接受度,喜欢让子弹飞一会…通常这类用户需要看到周围有人用、或者熟悉的朋友推荐,他才可能去尝试你的产品。但是这部分人一般会更加精准,更有付费意愿;毕竟有“人传人”的这层漏斗帮你筛选了。

第三类:潜在边缘客户。这个就好比是你的产品画了个圈,初始产品mvp功能不多,圈子就不大…那么除了能圈进来的用户之外,还有一部分用户在这个圈的边上。他可能也会觉得你的产品有点用,但是没有击中他的痛点,所以可能不会立即付费,所以这部分用户就需要你在后续产品迭代中去不断丰富、完善,把圈画大一点,从而圈他们进来。

这三类用户我认为应该基本是符合正态分布的。

接下来回到定价策略这个问题,相信就比较清晰了。

首先,产品呱呱坠地时,我们需要第一类用户,但是需要做筛选,排除那些单纯尝鲜或者同行调研等等类型的用户,而我认为付费墙是最好的筛选手段… 所以我还是去坚持我的看法,对独立开发产品而言,一定要敢于不提供免费试用(至少一开始不提供,什么时候提供后面细说)

哪怕定个1元的价格,也一定要收费。这会帮我们很大程度上排除一些前期具有误导性的尝鲜客户,他们很可能带来不了价值甚至会提出一些让你产品迭代跑偏的一些建议。 而种子用户中那些看了demo演示并且愿意花一块钱去“付费体验”的用户,才有可能是你产品的精准客户。才能证明你的产品确实有PMF的潜质。

当然,相比定价1元,我甚至更推荐这么来:

定高点,但是拉长服务周期。比如你原来打算订阅制,一个月9.9;那不如干脆定个19.9一年,限前50名客户。

甚至说,你直接推出一个前50名一次付费买断,终身服务;这种限量不会让你亏个底掉,但是却可以让你找到最真实、最精准的用户。饭后给他们拉个专属vip服务群,让他们来指导你接下来产品怎么迭代,怎么完善或加入新功能,这不比自己闭门造车来得靠谱多了。

在这些筛选后的种子用户的带领下,你的产品慢慢走上正轨。相应的也会用户有少量的增长。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去扩大这个“私域”。让你的用户给你带来新用户,你可以通过各种常见的拉新策略来鼓励现有用户帮你去找到、筛选新用户,精准度也有很高程度的保障。

在这个阶段,你可以去尝试把免费试用的套餐加进来了,但是我认为他们也非必需。

因为前期的飞轮证明你的PMF基本成了,进来的用户也比较精准,那么付费率应该也有保障。加上免费套餐唯一的好处可能是减少一部分做客服费口舌的时间,弥补一下demo演示不清楚的地方…

当然这个也看你这个阶段用户增长的速度,如果这个处于正态分布中间区域的第二类用户涌入很快,你完全可以用数据说话了,A/B test去验证一下,看看付费率,用数据知道你去定价。

而对于第三类用户,这个就比较看产品规划了.

如果你的定位就是在一个niche做深做透,那么可能不着急去扩用户圈,而是从SEO也好,其他方式也好去寻求长期主义的稳定增长,从而把正态分布的峰值拉高,让它变高瘦; 当你的用户增长遇到瓶颈,各种手段都非常乏力了,那确实可以考虑把产品圈画大,去把正态分布的均值线向右推,让它长胖了,慢慢变成“矮胖胖”。

当然你可以考虑去寻找新的niche方向,打造下一个“高瘦瘦”。